噁唑嗪类杀虫剂
Last reviewed: 29.06.2025

噁二嗪是一类合成杀虫剂,其特征是结构中含有噁二嗪环。这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用于防治各种害虫。噁二嗪具有广谱活性,可有效防治多种害虫,包括蚜虫、粉虱、螨虫以及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的其他害虫。
在农业和园艺中的应用目标和重要性
使用恶二嗪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侵害,从而提高产量并减少产品损失。在园艺领域,恶二嗪用于保护观赏植物、果树和灌木免受虫害侵害,保持其健康和美观。由于其高效性和内吸性,恶二嗪是病虫害综合治理 (IPM) 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和高产的农业。
主题的相关性
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有效的害虫防治至关重要。对噁二嗪类药物的合理研究和使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害虫危害,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减少经济损失。然而,过量和无节制地使用噁二嗪类药物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噁二嗪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可持续的施用方法至关重要。
恶二嗪的历史
噁二嗪类杀虫剂是一类相对较新的杀虫剂,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这类化合物因其高效的害虫防治效果以及与传统杀虫剂相比相对良好的生态安全性而备受科学家关注。噁二嗪类杀虫剂的历史始于开发能够有效靶向昆虫神经系统,同时对人类、动物和益虫毒性极小的新型分子。
- 第一个恶二嗪的开发
第一批恶二嗪类化合物于20世纪90年代初合成,当时的研究旨在开发新型杀虫剂,这些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高选择性,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小。与拟除虫菊酯或新烟碱等其他杀虫剂不同,恶二嗪类化合物靶向昆虫的神经系统,但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并不大。
1996年,巴斯夫开发出第一种商业化的恶二嗪类杀虫剂——啶虫脒。该产品因其对多种害虫(例如蚜虫、粉蚧、粉虱以及其他危害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的害虫)的有效性而广受欢迎。
- 扩大恶二嗪的使用范围
啶虫脒上市后,市场上出现了其他几种以恶二嗪为基础的产品。例如,2001年开发的甲虫脒已成为防治甲螨和粉虱等害虫的常用杀虫剂之一。事实证明,这些杀虫剂不仅能有效保护大豆、玉米、西红柿、土豆和柑橘等农作物,还能有效维护观赏植物。
- 恶二嗪的优点
恶二嗪类杀虫剂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这类杀虫剂通过破坏昆虫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并导致其瘫痪来发挥作用。然而,由于其高度选择性,它们对有益昆虫和其他生物的毒性较小,因此在农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此外,恶二嗪具有持久的药效,无需频繁重复使用,并且对日晒雨淋等环境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这些因素使恶二嗪成为害虫综合管理 (IPM) 的重要工具。
- 环境和生态问题
与所有化学杀虫剂一样,恶二嗪类化合物会造成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不遵守安全使用指南的情况下。例如,它们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此外,尽管它们对蜜蜂和其他有益昆虫相对安全,但使用不当以及不遵守收获前的等待期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
- 恶二嗪的现状和未来
如今,噁二嗪类杀虫剂仍然是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一类杀虫剂。然而,与其他化学杀虫剂一样,这类产品也存在着昆虫抗药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配方,将噁二嗪类杀虫剂与其他物质结合使用,或将其与生物防治方法结合使用。
此外,人们对环境安全日益增长的兴趣促使制造商生产出毒性较小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会损害生态系统,包括有益的昆虫和动物。
因此,恶二嗪的历史是从创新发现到农业应用的历程,人们不断努力提高其对农业和生态的安全性和功效。
阻力问题和创新
昆虫对恶二嗪产生抗药性已成为其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反复接触恶二嗪的害虫会进化,使其对其影响的敏感性降低。这需要开发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杀虫剂,并实施抗药性害虫管理方法,例如轮换使用杀虫剂和使用复配制剂。现代研究的重点是开发性能更佳的恶二嗪类药物,以降低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影响。
分类
噁二嗪可根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和活性谱。噁二嗪的主要类别包括:
- 呋喃西林:最早在农业中用于控制蚜虫和粉虱的噁二嗪化合物之一。
- 布西拉汀: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包括蚜虫、粉虱和螨虫。
- 尼古丁:一种专门针对某些类型昆虫(例如飞蛾)的恶二嗪。
- 蛇纹石:专为系统性植物保护而开发,具有持久作用和广泛的控制范围。
这些基团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作用机制,使其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和各种作物。
在此分类中,噁二嗪可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划分,例如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应用领域以及对害虫的影响。
- 按化学结构分类
恶二嗪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恶二嗪环的有机化合物。恶二嗪的变体可能因子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取决于其具体的化学结构。
- 对称恶二嗪:这类化合物分子两侧的结构完全相同。它们性质稳定,通常对害虫具有持久的杀灭效果。例如:啶虫脒——一种属于对称恶二嗪类的产品,广泛用于防治各种害虫。
- 非对称恶二嗪类:这类物质的分子结构两侧存在差异,因此能够作用于更广泛的昆虫。例如:噻虫嗪——一种非对称恶二嗪类化合物,对多种害虫具有强效活性,并具有内吸活性。
- 按作用机制分类
噁二嗪类化合物通过与参与神经冲动传递的受体和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这些化合物会破坏突触活动,导致昆虫瘫痪。它们可以根据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类型进行分类。
- 接触性杀虫剂:恶二嗪类,接触昆虫后会产生毒性作用。它们会迅速穿透昆虫的外壳,进入其体内,并阻断其神经活动。例如:啶虫脒——通过接触昆虫身体影响其神经系统,有效抑制其活动和生存能力。
- 内吸性杀虫剂:这类化合物能够渗透植物组织,并通过维管系统扩散。即使害虫以植物汁液为食,产品也能有效杀灭它们。例如:噻虫嗪——由于其内吸性,在农业中广泛用于防治蚜虫和马铃薯甲虫等害虫。
- 按应用领域分类
噁二嗪在农业中被广泛使用,但根据所控制的作物和害虫的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 用于蔬菜和水果作物保护的噁二嗪类杀虫剂:这类杀虫剂用于保护蔬菜和水果免受昆虫侵害,防止昆虫损害植物的果实和叶片。例如:噻虫嗪——用于保护各种蔬菜和水果作物,例如西红柿、土豆和苹果。
- 用于观赏植物保护的噁二嗪类化合物:这类产品也用于园艺,保护玫瑰、灌木和花卉等观赏植物免受虫害。例如:啶虫脒——常用于保护温室和露天区域的观赏植物。
- 用于农作物保护的噁二嗪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用于保护谷类作物,以及防治甘蔗和其他作物上的害虫。例如:噻虫嗪——在农业中被广泛用于保护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免受害虫侵害。
- 按毒性分类
噁二嗪可根据其对昆虫以及其他生物(包括有益昆虫和人类)的毒性进行分类。
- 高毒噁二嗪类:这类产品对害虫具有高毒性,即使低剂量也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例如:噻虫嗪——对昆虫具有高毒性,用于防治各种农业害虫。
- 低毒恶二嗪:一些恶二嗪对有益昆虫的毒性相对较低,可用于需要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的场合。例如:啶虫脒——对蜜蜂等有益昆虫更安全,可用于花园和农业区,风险极低。
- 按抵抗环境因素分类
噁二嗪还可以根据其对光、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进行分类。
- 耐光性恶二嗪:这类产品具有很强的抗光降解性,即使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也能保持其有效性。例如:噻虫嗪——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均有效。
- 光不稳定的恶二嗪类:一些恶二嗪类在阳光下会分解并失去效力,这限制了它们在强烈阳光条件下的使用。例如:啶虫脒——对光的稳定性较差,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失去活性。
作用机制
杀虫剂如何影响昆虫神经系统:
- 恶二嗪类药物通过与神经细胞中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来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这会导致神经冲动持续兴奋,最终导致昆虫瘫痪和死亡。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酸酯不同,恶二嗪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通道,从而提供更具选择性和有效性的疗效。
对昆虫代谢的影响
- 神经信号传递中断会导致昆虫的代谢过程(例如进食、繁殖和运动)停止,从而降低害虫的活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助于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分子机制的例子
- 一些恶二嗪类药物,例如氟芬那丁,会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神经细胞持续兴奋。其他一些药物,例如布西拉汀,可能会阻断某些离子通道,从而扰乱正常的神经冲动传递。这些分子机制使恶二嗪类药物能够高效地对抗各种害虫。
接触和系统作用之间的区别
- 噁二嗪类化合物可具有接触性或内吸性。接触性噁二嗪类化合物与昆虫接触后直接作用,通过昆虫的角质层或呼吸道渗透。内吸性噁二嗪类化合物可渗透植物组织并通过维管系统扩散,提供长期保护,防止害虫以植物的不同部位为食。内吸性噁二嗪类化合物可在更长时间内、更大面积地防治害虫。
本组产品示例
呋芬那丁
- 作用机理: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昆虫麻痹、死亡。
- 产品示例:fufena、tifura、pestan。
- 优点和缺点:
- 优点:对蚜虫、粉虱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具有系统作用。
- 缺点:对有益昆虫有毒性、害虫可能产生抗药性、环境风险。
布西拉汀
- 作用机理:阻断神经冲动,导致昆虫麻痹死亡。
- 产品示例:busil、infen、akeron。
- 优点和缺点:
- 优点:作用谱广,全身分布,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 缺点: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有毒性,可能造成土壤和水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
尼古丁
- 作用机制:与离子通道结合,破坏神经冲动的传递。
- 产品示例:nicoatrin、motofan、spiro。
- 优点和缺点:
- 优点:选择性强,对某些种类的昆虫有效。
- 缺点:作用范围有限、成本高、在环境中有积累的可能性。
蛇纹石
- 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抑制其并破坏神经冲动的传递。
- 产品示例:serpen、activat、agroserpent。
- 优点和缺点:
- 优点:作用持久,系统分布,对多种害虫有效。
- 缺点:对有益昆虫有毒性、可能污染水和土壤、害虫产生抗药性。
杀虫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有益昆虫的影响
- 噁二嗪对有益昆虫(包括蜜蜂、黄蜂和其他传粉昆虫)以及自然控制害虫种群的捕食性昆虫具有毒性作用。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从而对农业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水和植物中的杀虫剂残留
- 恶二嗪类化合物可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尤其是在高湿度和高温条件下。这会导致径流和渗透,造成水污染。恶二嗪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分布于叶、茎、根等所有部位,提供系统性保护,但也会导致农药在食品和土壤中积累,从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杀虫剂在自然界中的光稳定性和降解
- 许多恶二嗪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这延长了它们在环境中的有效性。这防止了它们在阳光下快速分解,并有助于其在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积累。这种高抗降解性使得恶二嗪类化合物从环境中去除变得复杂,并增加了其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的风险。
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和积累
- 恶二嗪类化合物会在昆虫和动物体内积聚,并沿着食物链向上移动,造成生物放大效应。这会导致食物链上层(包括捕食者和人类)的杀虫剂浓度升高。恶二嗪类化合物的生物放大效应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因为累积的杀虫剂会导致动物和人类的慢性中毒和健康问题。
昆虫抗药性问题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 昆虫对恶二嗪产生抗药性,是由于基因突变以及反复使用杀虫剂导致的抗性个体选择。频繁且不受控制地使用恶二嗪会促进抗性基因在害虫种群中快速传播。不严格遵守剂量和使用时间表也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杀虫剂的有效性。
抗性害虫的例子
- 多种昆虫对噁二嗪类药物均已观察到抗药性,包括粉虱、蚜虫、螨虫和一些蛾类。这些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使其难以控制,因此需要更昂贵、毒性更大的产品或其他控制方法。
预防耐药性的方法
- 为了防止昆虫对噁二嗪产生抗药性,有必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结合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并采用综合虫害管理策略。遵循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表也很重要,以避免产生抗药性个体,并长期保持产品的有效性。
杀虫剂使用安全指南
溶液和剂量的制备
- 正确配制溶液并准确投加杀虫剂对于有效安全地使用噁二嗪类杀虫剂至关重要。请严格遵循制造商的配制和投加说明,避免过量投加或对植物的处理不充分。使用测量工具和优质水源有助于确保投加准确并有效处理。
使用杀虫剂时使用防护设备
- 使用噁二嗪类杀虫剂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接触杀虫剂的风险。防护设备有助于防止接触皮肤和黏膜以及吸入有毒烟雾。
植物处理建议
- 在早晨或傍晚使用噁二嗪类药物处理植物,以避免影响蜜蜂等传粉昆虫。避免在炎热多风的天气进行处理,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杀虫剂喷洒到有益植物和生物身上。此外,建议考虑植物的生长阶段,避免在活跃的开花和结果期进行处理。
收获前的等待期
- 施用噁二嗪类农药后,在收获前遵守建议的等待期,可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农药残留进入食品。务必遵循制造商关于等待期的说明,以避免中毒风险并确保产品质量。
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
生物杀虫剂
- 使用昆虫噬菌体、细菌和真菌制剂是一种环保的化学杀虫剂替代方案。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害虫,而不会损害有益生物和环境。这些方法有助于可持续的害虫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天然杀虫剂
- 天然杀虫剂,例如印度楝油、烟草浸液和大蒜溶液,对植物和环境都是安全的害虫防治方法。这些产品具有驱虫和杀虫特性,无需使用合成化学品即可有效控制昆虫种群。天然杀虫剂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信息素陷阱和其他机械方法
- 信息素诱捕器可以吸引并杀死害虫,减少其数量并防止其蔓延。其他机械方法,例如粘性表面诱捕器和屏障,也有助于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控制害虫种群。这些方法是有效且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
优点和缺点
优势
- 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效防治效果
- 在植物体内系统分布,提供长期保护
- 与其他杀虫剂相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
- 高光稳定性,确保持久作用
缺点
- 对有益昆虫(包括蜜蜂和黄蜂)的毒性
- 害虫抗药性的潜在发展
- 土壤和水源的潜在污染
- 与传统杀虫剂相比,某些产品的成本较高
风险与预防措施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 如果使用不当,噁二嗪类杀虫剂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误食后,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头痛等中毒症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癫痫发作和意识丧失。动物,尤其是宠物,如果皮肤接触到这种杀虫剂或误食了经处理过的植物,也有可能中毒。
杀虫剂中毒症状
- 恶二嗪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虚弱、呼吸困难、癫痫发作和意识丧失。如果杀虫剂接触到眼睛或皮肤,可能会出现刺激、发红和灼烧感。如果误食,应立即就医。
中毒急救
- 如果怀疑中毒,请立即停止接触杀虫剂,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或眼睛至少15分钟。如果吸入,请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并就医。如果误食,应立即拨打紧急医疗电话,并遵循产品包装上的急救说明。
病虫害防治
替代害虫防治方法
- 轮作、覆盖、移除受感染植物以及引进抗性品种等耕作方法有助于防止害虫出现并减少对杀虫剂的需求。这些方法为害虫创造了不利的生长条件,增强了植物的健康。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食虫昆虫和其他昆虫天敌,也是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
为害虫创造不利条件
- 适当浇水、清除落叶和植物残骸,以及保持花园清洁,都会为害虫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不利条件。设置物理屏障,例如网和围栏,有助于防止害虫接触植物。定期检查植物并及时清除受损部位,可以进一步降低植物对害虫的吸引力。
结论
合理使用恶二嗪类农药对保护植物、提高农作物和观赏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然而,必须遵循安全准则,并考虑环境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负面影响。结合化学、生物和栽培防治方法的综合虫害管理方法,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研究开发新型杀虫剂和防治方法,以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也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 (FAQ)
- 噁二嗪是什么?其用途是什么?
噁二嗪是一类用于保护植物免受各种害虫侵害的合成杀虫剂。它们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以提高产量并防止植物受损。
- 恶二嗪如何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
噁二嗪类药物与昆虫神经细胞中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冲动的持续激发,导致昆虫瘫痪甚至死亡。
- 恶二嗪可以在温室中使用吗?
是的,噁二嗪类农药在温室中广泛用于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但是,必须遵守安全规则,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遵循制造商关于剂量和施用时间的说明。
- 恶二嗪对蜜蜂有害吗?
是的,恶二嗪类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有毒。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有益昆虫的影响。
- 如何防止昆虫对恶二嗪产生抗药性?
为了防止抗药性,重要的是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轮换,结合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并遵循建议的剂量和施用时间表。
- 使用恶二嗪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恶二嗪的使用会导致有益昆虫数量下降、土壤和水污染以及农药在食物链中积累,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
- 恶二嗪可以用于有机农业吗?
不,恶二嗪不符合有机农业的要求,因为它们是合成的,并且会对环境和有益生物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 如何使用噁二嗪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重要的是严格遵循制造商关于剂量和使用时间表的说明,在早晨或晚上处理植物,避免在传粉者活动期间处理,并确保杀虫剂在植物上均匀分布。
- 有没有可以替代恶二嗪的害虫防治剂?
是的,生物杀虫剂、天然药物(印楝油、大蒜溶液)、信息素陷阱和机械控制方法可以作为恶二嗪的替代品。
- 哪里可以买到恶二嗪?
噁二嗪类药物可在农资专卖店、在线零售商以及植物保护产品供应商处购买。购买前,请确保产品合法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