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酸酯类杀虫剂

, florist
Last reviewed: 29.06.2025

氨基甲酸酯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酰基(-nh-c=o)的化合物,广泛用作杀虫剂,保护植物免受害虫侵害。这类物质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积聚,从而阻断神经传递,导致昆虫瘫痪甚至死亡。氨基甲酸酯具有广谱活性,可有效防治多种害虫。

农业和园艺中的目标和重要性

氨基甲酸酯类在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害虫侵害,确保作物健康生长。这类杀虫剂常用于防治蔬菜、水果、谷物和其他作物的害虫。此外,它们还用于园艺,保护观赏植物免受蚜虫、粉虱和螨虫等害虫的侵害。

主题的相关性

研究氨基甲酸酯及其正确应用对于有效防治害虫、减少作物损失和确保植物健康至关重要。了解其对昆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遵守安全使用指南,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并加强杀虫剂抗药性管理。随着害虫对化学品的抗药性日益增强,研究替代防治方法并在害虫管理中采用综合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氨基甲酸酯的历史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最早于20世纪中期开发,因其对有害昆虫的有效性和广谱杀虫作用而迅速普及。这类化合物能够有效防治各种害虫,成为农业和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早期研究与发现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研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期间,化学家们开始探索含有脲基的有机化合物,旨在创造用于植物保护的新型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发现甲萘威和甲萘威等化学物质能够有效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

2. 首批商业产品的开发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迅速引起了农业和化学工业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经过实验室试验成功,首批商业化产品问世,例如1956年注册的甲萘威。这种物质成为最受欢迎的杀虫剂之一,用于防治农业领域中的各种害虫。

3. 氨基甲酸酯用途的扩大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使用范围显著扩大。这类产品成为农业中主要的植物保护手段之一,尤其用于保护作物免受蚜虫、甲虫、蝇类等害虫的侵害。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高效且对植物的毒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农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安全和生态问题

尽管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效果显著,但其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毒理学问题。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仅对昆虫有毒,而且对蜜蜂和有益捕食者等其他有益生物也具有毒性。这引发了人们对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担忧。此外,一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开始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进一步降低了其杀虫效果。

5. 现代方法和用途

如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仍然是重要的杀虫剂类别,但由于安全要求和生态系统保护等因素,其使用受到限制。现代研究的重点是提高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使用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有益昆虫的影响,并制定防止昆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策略。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环境风险和毒性,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严格的法规来限制其使用。

6. 阻力问题与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虫开始对氨基甲酸酯产生抗药性,这成为化学植物保护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今,包括氨基甲酸酯在内的新型、更有效的产品和综合虫害防治方法正在积极开发中,重点是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使用。

因此,氨基甲酸酯的历史就是从最初的开发和普及到认识到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这些杀虫剂的历程。

分类

氨基甲酸酯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包括天然物质和合成类似物。根据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氨基甲酸酯可分为以下几类:

  • 脂肪族氨基甲酸酯——具有直链碳骨架的分子,例如甲萘威。
  • 芳基氨基甲酸酯——含有芳香族基团的氨基甲酸酯,例如甲萘威。
  • 咪唑啉氨基甲酸酯和三唑啉氨基甲酸酯——含有含氮杂环结构的氨基甲酸酯。

这些分类有助于确定产品的作用范围及其降解稳定性。

  1. 按作用机制

氨基甲酸酯的作用机制是基于阻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分解神经系统突触中乙酰胆碱的酶。这会导致乙酰胆碱积聚,神经冲动传递中断,并使昆虫瘫痪。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所有氨基甲酸酯类药物都通过类似的机制起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干扰昆虫体内的神经冲动传递。例如:灭多威、艾氏剂。

  1. 按化学结构

氨基甲酸酯可根据其分子结构进行分类,这决定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定活性。

脂肪族氨基甲酸酯:这类化合物含有连接氨基甲酰基的碳氢链。例如:灭多威。

芳香族氨基甲酸酯:这类化合物含有芳香环,赋予其特殊性质。例如:苯氧威。

  1. 按行动类型

氨基甲酸酯可以通过接触或系统作用,取决于它们进入昆虫体内的方式。

接触性氨基甲酸酯:这类物质与昆虫直接接触后起作用。例如:灭多威。

系统性氨基甲酸酯:这类物质会渗透植物,并通过植物组织扩散,影响以植物汁液为食的昆虫。例如:克百威。

  1. 按作用持续时间

氨基甲酸酯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它们的长期或短期作用效果。

长效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可为植物提供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防虫保护。例如:克百威。

短效杀虫剂:这类杀虫剂需要频繁重复使用,因为其药效消失得很快。例如:灭多威。

  1. 按应用领域

氨基甲酸酯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以及保护人类健康免受病媒昆虫的侵害。氨基甲酸酯可根据其用途分为:

农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类杀虫剂用于保护各种作物免受虫害侵害。例如:呋喃丹、艾氏剂。

用于保护人类健康的氨基甲酸酯:这些物质用于消灭蚊子、跳蚤和臭虫等病媒。例如:灭多威。

家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类杀虫剂用于住宅场所的害虫防治。例如:赛文。

  1. 按毒性

氨基甲酸酯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毒性各不相同,这影响其安全使用:

剧毒物质:这类杀虫剂对人类和动物具有高毒性,使用时需格外小心。例如:艾氏剂。

中等毒性物质:中等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防护。例如:灭多威。

低毒物质:这类物质毒性相对较低,使用时健康风险较低。例如:sevin。

  1. 按申请方式

氨基甲酸酯根据其在植物和农学中的应用方式而有所不同:

喷洒性物质:这类杀虫剂以溶液或乳剂的形式施用于植物。例如:灭多威、艾氏剂。

土壤处理剂:这类杀虫剂用于在植物种植或生长期间保护植物。例如:克百威。

作用机制

  • 杀虫剂如何影响昆虫神经系统: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负责分解神经突触中乙酰胆碱的酶。乙酰胆碱的积累会导致神经细胞的长期刺激,最终导致昆虫麻痹和死亡。这种效应是所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征。

  • 对昆虫代谢的影响:

氨基甲酸酯还会破坏昆虫处理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影响其新陈代谢,导致控制运动、消化和呼吸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 分子作用机制的例子:

分子机制的一个例子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而阻止正常的神经冲动传递。由于神经冲动无法沿着神经纤维传递,昆虫的运动协调性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瘫痪。

  • 接触效应和系统效应的区别:

氨基甲酸酯既可以表现出接触作用,即害虫在接触杀虫剂后直接死亡,也可以表现出系统作用,即杀虫剂通过植物的维管系统吸收并影响以其为食的害虫。

本组产品示例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例子包括:

  • 西维因(carbaryl)——最著名和最广泛使用的产品之一,用于控制各种害虫,如昆虫、蚜虫、苍蝇等。
  • 甲多威(灭多威)——可有效对抗多种害虫,包括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和苍蝇。
  • 草氨酰(oxamyl)——用于保护土豆、蔬菜等农作物。

优点和缺点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优点包括对大多数害虫的高效防治,以及在遵循使用说明的情况下对人和动物的毒性相对较低。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药效短暂、昆虫可能产生抗药性,以及对有益昆虫(包括蜜蜂和捕食性昆虫)构成危险。

环境影响

  • 对有益昆虫的影响:

氨基甲酸酯虽然能有效防治害虫,但对蜜蜂和瓢虫等有益昆虫却有毒性。这会破坏生态系统,减少传粉昆虫的数量。

  • 土壤、水和植物中的杀虫剂残留水平:

氨基甲酸酯会残留在土壤和植物中,导致产品和水体中杀虫剂残留浓度问题,从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 杀虫剂在自然界中的光稳定性和降解:

氨基甲酸酯具有相对较高的光稳定性,这意味着即使暴露在阳光下,它们也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然而,它们最终会降解,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 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和积累:

与其他化学物质一样,氨基甲酸酯会在食物链中积累,导致生物放大,尤其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这可能会对动植物造成长期影响。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 产生抵抗的原因:

昆虫的抗药性是由于重复使用同一类杀虫剂而产生的,从而导致了抗药性个体的进化选择。

  • 抗性害虫的例子:

例子包括蚜虫、粉虱和各种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等害虫的抗性。

  • 预防耐药性的方法:

为防止抗药性,建议采用不同种类产品交替使用、使用组合产品以及应用包括生物和机械防治在内的综合防治方法等方法。

杀虫剂使用安全指南

  • 溶液制备及用量:

氨基甲酸酯溶液应严格按照说明配制,避免化学品浓度过高。剂量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治疗无效或对植物造成毒性。

  • 防护装备的使用:

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以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 植物处理建议:

最佳处理条件是清晨或傍晚,此时太阳活动最少。避免阴雨天气,以免产品被冲走。

  • 遵守收获前的等待期:

遵守等待期有助于避免产品中残留物质的积累,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有害。

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

  • 生物杀虫剂:

使用害虫的天敌,如食虫动物、细菌和真菌制剂,有助于在不使用化学药品的情况下控制害虫数量。

  • 天然杀虫剂:

使用油类(例如印度楝油)或大蒜溶液可以成为保护植物免受昆虫侵害的有效方法。

  • 信息素陷阱和其他机械方法:

信息素用于吸引和捕获害虫,减少对化学杀虫剂的需求。

该类最常用杀虫剂的例子

产品名称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应用领域

西维因

西维因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蔬菜作物、谷物

灭多威

灭多威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杀线威

杀线威

阻断神经冲动

农业

风险与预防措施

  •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不加控制地使用会导致人类和宠物中毒,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 杀虫剂中毒症状: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和协调能力丧失。

  • 中毒急救:

立即停止接触该物质,清洗眼睛和皮肤,致电医生,并提供有关该物质的信息。

结论

氨基甲酸酯是重要的杀虫剂,但由于潜在的环境后果和害虫抗性,需要谨慎使用。

  • 提醒遵守安全准则:

正确使用氨基甲酸酯有助于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呼吁使用更安全、更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

积极寻求和实施更安全、更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和使用天然杀虫剂,非常重要。

常问问题

  1. 什么是氨基甲酸酯?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杀虫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这会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聚,破坏正常的神经传递,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1. 氨基甲酸酯如何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

氨基甲酸酯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积聚。这会对神经细胞造成长时间的刺激,进而扰乱神经传递,导致昆虫瘫痪和死亡。

  1. 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氨基甲酸酯有哪些?

一些最知名的氨基甲酸酯类产品包括甲萘威、灭多威和草氨威。这些杀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和园艺中的多种害虫。

  1.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其他杀虫剂(如有机磷酸酯类)有何不同?

氨基甲酸酯与有机磷酸酯类似,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但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低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也更常用于更专业的用途。

  1. 氨基甲酸酯类有哪些优点?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多种害虫(包括昆虫、螨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高效杀灭效果。按照说明使用时,它们对人类和宠物的毒性相对较低。

  1. 氨基甲酸酯有哪些缺点?

其缺点包括其作用时间短、昆虫可能产生抗药性、对有益昆虫(如蜜蜂)有毒性、以及在土壤和水中积累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1. 使用氨基甲酸酯的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

氨基甲酸酯会影响蜜蜂和瓢虫等有益昆虫。此外,它们还会在生态系统中积累,污染土壤、水和植物,对食物链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威胁。

  1. 如何防止昆虫对氨基甲酸酯产生抗药性?

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建议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产品、使用组合配方,并采用生物和机械防治等综合虫害管理方法。

  1. 使用氨基甲酸酯时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施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务必遵循精确剂量,佩戴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防护设备,并考虑植物处理的时间和天气条件。此外,在收获前遵守等待期也至关重要。

  1. 有没有可以替代氨基甲酸酯来防治害虫的物质?

是的,替代品包括生物杀虫剂(如食虫生物、细菌和真菌制剂)、天然杀虫剂(如印楝油、烟草浸液、大蒜溶液)以及机械方法,如信息素陷阱和物理植物保护。